1、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施工蓝图”,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现代课程包括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2、课程的分类
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3、社会、知识、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4、课程的理论流派
①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②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的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③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
5、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6、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7、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①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②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③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品,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8、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课程目标。
9、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1)整体性原则;(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原则
10、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11、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专 家,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该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