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陈鹤琴作为教育学人物之一,在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招考试中也是重要的常考人物之一,常以单选、多选、判断这样的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考试中对于陈鹤琴教育思想知识的考查却又显得十分繁琐,因此大家在备考知识时需要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
二、人物背景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三、理论思想
1.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从“做人”开始,把教育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如何建立起完美的人际关系,借以参与生活,控制自然,改进社会,追求个人及人类的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第二层次“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国民,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品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民族性。陈鹤琴最后把教育目的归结到“做现代中国人”上。他认为这样的人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有服务精神。
2.课程论
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历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理想的生活。
3.方法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出发点。陈鹤琴在强调做的同时,还强调思维的作用。他把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与观察;二是阅读与参考;三是发表与创作;四是批评与研讨。这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五、题目练习
1.“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的主要观点。即此观点为错误观点。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近现代教育
2.陈鹤琴的思想核心是“生活教育”。(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陈鹤琴的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思想为“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观点。即此观点为错误观点。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近现代教育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