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道德定向阶段)和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在考试中,这些阶段的特点经常会以识记或是案例对应的方式进行考察。所以,对我们来说,掌握这些阶段的具体特点尤为重要。
要想理解各阶段特点,一定要先弄清用来对人所处阶段进行区分的方法。科尔伯格为被试提供了一个让人陷入两难境地的故事——汉斯偷药。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名叫汉斯的人,他的妻子身患绝症,急需某种稀有且昂贵的救命药。而这种药只在一家药店有售,可他只筹到了一半的药费。即使他苦苦哀求,药店老板也不同意降价或者赊账。万般无奈下,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汉斯撬开药店,为妻子偷来了药。
面对这样的故事,不同的学生做出了不同的道德判断,而无论他们是否赞同汉斯的行为,根据他们不同的出发点,科尔伯格划定了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的儿童很多受到较强的外在控制,他们评定行为的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其中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孩子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到了习俗水平(9~16岁),儿童开始将权威家长、老师、媒体等的道德标准加以内化。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维护权威或秩序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在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道德观已经完全内化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准则。个人的行为能够摆脱外在准则、规范的影响,只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普遍原则道德定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当然,这些阶段的年龄划分也并非绝对。我们要注意,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在特定年龄到达普遍所在的阶段,也可能会有超前或滞后的现象存在。
【单选题】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好孩子”处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答案】C。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分别是: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含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与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9-16岁),包含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包含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因此,“好孩子”处于第三阶段。
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项C正确。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