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规律应用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感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如何利用感知觉的相关规律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一、感知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分别学习过四种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和感觉的相互作用,以及四种知觉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感知觉通常会整体发生作用,以提高我们的效率,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认识一下这六种常见的感知规律。
(一)强度律
强度律是指我们关注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能被我们所关注到,以引起人们的清晰感知。比如人耳能接收到的声音的刺激范围是20赫兹到2万赫兹,所以低于或超出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讲课的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后排同学听不到;如果借助扩音设备,其响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前排的同学会觉得声音很刺耳。因此,声音在洪亮的同时,还要保证轻重有落,清晰准确,学生才能清晰感知。同理,板书的字不能太大或太小,应大小适中,简练整洁。
(二)差异律
差异律是指我们关注的对象能背景中区分出来。所谓对象就是我们选择去关注的事物,而背景则是在我们关注事物的过程中存在在我们的视野中却有被我们所忽视的事物。如果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足够明显,就会更容易从其中挑选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反之如果差异不够明显,就很容易发生混淆。比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书中的文字内容很多,究竟哪里才是重点内容呢?于是我们会把认为重要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或者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以作区分,这样就可以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足够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此规律把重难点内容突出,用不同颜色的笔圈住。
(三)活动律
活动律是指我们在关注事物时,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总是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感知,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运动变化的规律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前后走动,以引起走神学生的关注,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或者在使用PPT等多媒体设备时,教师也可插入些许动图,来唤起学生的关注。
(四)组合律
组合律是指在关注事物时,如果事物通常显现出相类似的、相一致、相接近的等特征,我们更容易把这些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比如教师在编排教材或者设计习题时,可以将同一知识的内容安排到一起,学生更容易统一一起来掌握;或者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把同一部分的内容集中处理完毕,中间稍加停顿,再开展后续的教学,这样学生更倾向把相关内容组合到一起学习。
(五)对比律
对比律是指性质上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我们倾向于作出比较。比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把同一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放到一起来对比,以找出问题的症结;同理,有高就有矮,有长就有短,通常会两个相反的词出现。
(六)协同律
协同律是指我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总是把各个感官获取到的信息汇集到一起,然后在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会用眼睛看,也会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等等。我们常说有的感官有五官,因此在学习中在有“五到”,分别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的学习才会全方位
三、小试牛刀
1.教师制作课件时字不能太小,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是( )。
A.差异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2.老师通常都会有红笔来批改作业,体现了( )感知规律的应用。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答案】C。解析:课件字不能太小,说明要大小适应才能看得到,体现强度律。故答案为C。
2.【答案】B。解析:红笔批改,使错误内容更易突显,体现差异律。故B选项正确。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